中新经纬8月27日电 题:美联储新一轮降息周期或温和渐进
作者 刘涛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度经济政策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公开承认“政策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在此之前,美联储公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7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强烈倾向于在9月会议上决定降息。信号密集释放,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于美联储9月降息的普遍预期。
美联储降息时机已趋成熟
通常而言,影响美联储降息决策主要有两个因素:通胀水平和就业状况。
国泰双利债券A为债券型-混合二级基金,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股票占净值比14.07%,债券占净值比95.13%,现金占净值比1.56%。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其中,通胀水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先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7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9%,低于前值的3.0%;核心CPI同比上涨3.2%,低于前值的3.3%,也是自2021年4月以来最小增幅。再看美联储更为偏好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美国6月PCE指数同比增速从前月的2.6%降至2.5%,为五个月来最低水平;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6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速为2.6%,处在2021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然,降息要满足的重要前提,即美联储此前多次强调的,“通胀水平出现明确的下行趋势”这一条件已基本具备。
就(失)业数据的影响相对间接,但同样会对美联储降息决策产生一定扰动。近期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3年4月到2024年3月,美国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比最初统计的数量减少81.8万人,比最初报告的290万人压缩了近30%的“水分”。在失业统计方面,7月美国失业率环比增长0.2个百分点至4.3%,达到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且为连续四个月上升。此前,部分建议延迟降息的观点认为,美国就业市场需求旺盛,表明美国经济基本面不存在“硬着陆”或明显放缓的风险,过早降息有可能导致通胀再次大幅反弹。然而,近期一系列相对低迷的就业、失业、消费、房地产等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基本面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强劲。
在这种情况下,尽快降息,消除长时间实施高利率给美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才是美联储的当务之急。
本轮降息幅度和时长相对有限
接下来的问题是,美联储本轮降息力度会有多大?节奏和频率怎样?整个降息周期会持续多久?这些无疑与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变动和走向密切相关,同时也将影响到各国包括中国货币政策未来的操作。
我们认为,从美国通胀、增长、就业、利率等多种因素来看,美联储新一轮的降息周期很可能是相对温和的预防式降息,而非针对严重衰退或重大外部冲击开展的纾困式降息。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首次降息很可能是25个基点。就美联储以往预防式降息的一般规律来看,首次降息幅度通常不会过于激烈,多以25个基点作为试探,旨在向市场发出宽松政策信号。从2024年6月欧洲央行实施的预防式降息情况来看,三大利率首次降幅也均为25个基点。若降息幅度较大,可能会给美国股市、债市及全球汇市、黄金市场等带来不必要的震荡。
二是累计降息幅度可能为150-200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与20世纪90年代两次短暂降息的背景不同,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和社会长期处于超低利率环境,且2022-2023年的加息幅度存在一定的超调。目前美国的利率水平处在相对较高的状态,长期维持偏高的利率不利于增长和就业。降息的次数也必然会略多于20世纪90年代。据测算,本轮美联储降息将按单次25个基点,降息6-8次。最终有可能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调控在3.25%-4.0%区间内。作为预防式降息,本轮周期美联储很可能不需要很快将利率直接“打到底”,因为抑制通胀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应对其他突发的内外部严重冲击预留充足的政策空间。当然,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明显衰退,超出上述预期,则其降息的幅度会更大一些,时长也会更长一些。
三是降息周期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四季度。按照6-8次降息计算,预计整个降息过程有可能持续到2025年四季度结束,可能不会超过2025年底。其中,2024年可能降息1-2次,累计降幅为25-50个基点;2025年降息5-7次,累计降幅为125-175个基点。
当然,货币政策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灵活多变。当通胀、就业、增长和市场发生明显变化时,货币政策也必定会在短期内迅速作出新的选择,甚至于立刻改弦更张,如2020年初。此时,降息过程立即终止或是大幅加快步伐都是有可能的。由于美联储本轮降息相对温和,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外汇市场可能不会大起大落。尽管跨境资本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回流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但美国资本市场也未必会受到大幅冲击。鉴于降息进程开启后,美元资产收益率将下降,人民币等非美货币将由弱转强,但除降息幅度有限之外,美元还受到地缘政治、经济基本面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美元也未必会大幅走弱,甚至不排除会有阶段性强势反弹出现。(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杠杆证券平台